霜露沾衣。

有情点赞机。

【转载】论“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的可能性

兮嘉_Charlotte:

写在前面:一定要强调一下我不是特意给子桓洗白啊→_→真的是无意间看到的囧。老实说一直觉得魏略和魏氏春秋这两本貌似是打着魏国旗号的史书里各种阴绰绰的无旁证的黑魏情节啊,我才不信咧→_→顺便这一篇的考据很棒,关于此事可能发生的时间以及一日能行的距离等都值得参考。不过其实后半部分作者极力想证明的是阿丕不可能自己神不知鬼不觉跑去阿植那边,但是maybe是派人过去给弟弟送酒?然后弟弟一听是最爱的哥哥送来的立马就喝的不省人事了→_→这里面一定是放了蒙汗药吧?o(╯□╰)o


顺便各位大大求“曹操也曾让曹真、曹休好好保护曹丕(南皮之游)”的出处?


原帖地址:https://www.3gjqs.com/read.php?tid=7527


---------------------------------------------------


本考据仅为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熟巧合。 

【曹植醉酒而不能受命,本传注印《魏氏春秋》:“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命,故王怒也。”窃以为本传所录可信,《魏氏春秋》为妄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三年,曹操西征刘备,曹植从,曹丕留守邺。二十四年夏五月,曹操还长安。征南大将军曹仁据守樊城,关羽攻之。曹操遣于禁助之。 八月,汉水暴溢,(中略)关羽围攻曹仁。十月,曹操还军洛阳,曹仁围未解。决定“自洛阳征羽。”。由此推之,曹操遣曹植救曹仁应该在八月至十月间。而这段时间,曹植一直跟在曹操身边,而曹丕驻守邺城并(在九月)成功挫败魏讽的反叛行动,迅速处理一批要反。曹丕负有监国重任,八到十月间他绝对不敢擅离职守,他没有到洛阳或长安去,曹植出征前如何会“逼而醉之”? 
曹丕不敢擅离职守,还可以从另一件事证之。曹操征马超时,丕留守邺,此时田银,苏伯反。曹丕欲“自讨之”,功曹常林劝之曰:“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三国志•魏书•常林传》)】 

以上引自《魏文帝曹丕传论》 宋战利著 

不少人深信魏氏春秋的那句话,认为曹丕对曹植做了手脚,逼曹植喝醉而不能出战,最终失去成为太子的可能性。 
然而这里面矛盾太多了。 
我今天不评论这句记载到底是不是黑曹丕的,只以宋先生的观点为基础,从多种角度来论证,曹丕有没有可能性,又有多大的可能性,去灌醉曹植,防止他和自己夺位。 

第一、动机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那就是,建安二十四年的曹丕已经是太子了。 

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这是曹操深思熟虑的结果,以曹操的性格来看,既然定了曹丕,就不会动摇,曹操不是那种会立了长子再罢黜立幼子的人,袁绍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贾诩就用袁家父子作为例子劝说过曹操。 
而从他在二十四年杀杨修斩除曹植的党羽,给曹丕清除妨碍的行动看来,他对立曹丕这件事是颇为坚定的。除非曹丕暴毙,不然曹植这时候无论做了什么,都不太可能被翻立为太子了。 

所以我不妨大胆的推测,曹操让曹植带军救曹仁的目的,已经不是针对他能否做继承人的考察了。 
世人多对曹植有一种偏见,认为他是“文人”就应该“不武”,其实曹植也是文武双全的,他的骑射也不逊于曹丕,而且相比之下,曹操出征带着曹植的时间,比带着曹丕的时间多很多。曹丕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跟荀彧等人在大本营留守。 

建安二十四年,曹丕已经是太子并且在朝中党羽很多根基很深,虽无军功,但夏侯曹家新生代的武将,多与曹丕交好甚至引以为心腹;曹彰在军中亦是多年随军成果不凡甚有威望。只有曹植在这方面正史不祥焉。就算对曹植失望过,并且为了曹丕剪除其党羽,曹植也是曹操最心爱的儿子,他有没有可能是想在军中为曹植树立一些威望,安排一个稳定的将军位置? 

而救曹仁这事正是一个绝妙的机会,曹植引兵去救,一旦成功了,就是大大的战功,而且还能拉近曹仁和曹植的关系,卖个曹植的人情给曹仁。 

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曹操既然在朝中剪去曹植党羽,为什么又要让曹植在军中有作为,就不怕曹植带兵乱上吗? 
答案当然是:不怕。 

此时夏侯惇曹仁(暂被困)许褚张辽徐晃等等那些老将都健在,他们才是曹军的主力和重心,而这批人,我不夸张的说,绝对是支持曹丕的,他们支持的未必是曹丕本人,也许是支持长子继位制,更多的是坚定拥护曹操决定的忠心。这样一来即使曹植掌兵,在这些老将的面前,他也不可能会有反叛并且成功的机会(就个人看来,曹植连这个想法都大约不会有)。 
再说曹操难道不知道曹丕在年轻将领中的党羽吗?不可能吧,夏侯尚和曹丕关系之好甚至被人告到曹操面前说他们相交过昵有失礼法,夏侯懋跟曹丕关系亲密,曹真曹休都是从小和曹丕一起长大的,曹操也曾让他们好好保护曹丕(南皮之游)。所以曹操知道曹植就算是真的在军中有了地位,也无非是和夏侯尚懋曹真曹休等人互相制衡,最终还是能被曹丕控制住大局。 

那又有人要问,也许曹丕灌醉曹植,是为了怕他真的在军中树威信? 
请看上面的分析,曹丕有这时间担心曹植的军威,他还不如去忌惮曹彰呢(实际上也的确是曹彰的威胁更大)。 

曹操和曹丕都很清楚,曹植在军中掀起的浪,绝对抵不上他在朝中掀起浪花的十分之一。 
(而从之后文帝驾崩时仍然有大臣建议曹植继位的情况来看,曹植在朝中的威信和影响力比他自己想的还要大,也难怪丕睿父子多年防他如虎。) 
所以,我认为从动机上,当时曹丕完全没有千里迢迢还冒着风险过去灌醉曹植的必要。 

第二、时间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曹仁被围困到十月解围,一共有三个月的时间。 

三国志上没有具体写曹植被任命是几月。假设曹丕真的吃饱了撑的消化不良写不出诗憋得蛋疼而跑去灌曹植玩,那我推测,他只有八月可以行动。 
九月就开始魏讽反叛案了,这是曹丕经手的一个大案,“坐死者数十人”,足以见这件事是预谋好而曹丕亦有察觉并且做了安排的,因为他处理的非常果断,反叛的火苗刚燃起就被压灭,之后就是审问连坐处刑。以曹丕谨慎的性格,不可能会在一个谋反案发生之后,还离开自己镇守的邺城十数天或者数十天。 
而史书上也的确没有曹丕在魏讽谋反案之后离开过邺城的任何记载,第二年春正月关羽死时曹丕给钟繇写信时人在邺城,之后曹操在洛阳去世,曹丕依旧在邺城。 

可以说,九月开始到十月结束,曹丕没有可以离开邺城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唯一可以让他偷偷跑出邺城的闲时只有八月。 

关于这段还有另外一个记载可以证明时间。 
“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徐晃传)“使徐晃救之”(武帝纪)“徐晃救至,水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曹仁传) 

可以看出,曹操七月派了徐晃去帮助曹仁讨伐关羽,八月曹仁被困,徐晃的任务改成营救,徐晃一直打到十月救出曹仁,这中间没有换其他大将救仁的记载。那么是否可以推测,曹操最初的本意是曹植和徐晃一同去解围? 
这是很有可能的,从曹植的角度看,他作为武将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都不够成熟,曹操怎么会放心他一个人领兵去跟关羽作战,徐晃是曹操的得力战将,曹操对其信任有加,有他的辅助,曹植获胜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这样既能磨练曹植树其军功,又降低了他败亡于关羽的几率。而实际上最后也的确是徐晃曹仁二人合力击破关羽。 

总结一下即是,曹操在七月命令徐晃协助曹仁,八月又任命曹植为征虏将军,让他跟着徐晃去救曹仁,曹植就在此时“醉不能受命”,徐晃独自领军,十月破羽救仁。 

所以从曹丕和曹操两方看,曹植被任命的最大可能在八月。 

附:曹操也曾召过张辽诸军从居巢赶回来救徐晃,但是张辽还未至,徐晃已经破羽了。魏氏春秋记载“植将行”“王召植”都说明当时情况是曹植即将上战场而被曹操召唤,如果是跟张辽诸军,他应该不存在“将行”的情况。 


第三、可能性。 

这一段逻辑性推理较多。这是建安二十四年樊城之围时三国地图。  
上一节我们分析出来,曹植被任命是在八月,当时曹操曹植都在长安,曹丕在邺城,如下图。  



我用现代地图以完全覆盖描画法(别问是什么)大体推算了一下,从邺城直接到达长安是536公里,如果经停洛阳休息再前往长安是566公里。曹丕如果要擅离留守岗位前往长安,就必须防止被更多人发现,所以这里就采用第一种长度536公里的邺城直达长安路线。  
一公里等于二里地,536X2=1072里。(当然古时候的一里地和现在的一里地约有不同,但本文不详细探讨。)  
 
那曹丕一天可以前进多少里?  
 “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传)夏侯渊这个速度就很快了,一千里走六天。  
 “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蜀书•先主传)曹操这个速度就属于急行军,一日一夜三百多里,一千里也不过三日四夜左右,但考虑到曹丕如果按照其父这个速度狂奔三天四夜,十有八九得直接累死在路上。所以我们还是以夏侯渊的为参考。  
 
实际上六日走一千,曹丕很可能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他基本“不敢”使用沿途的驿站。  
从逻辑性考虑,曹丕去长安这件事,是非常违禁的,本文开头引用的部分很明确的说,太子镇守邺城时,即使发生了反叛,也不可以离开邺城去带军征讨。他是 “天下之镇”,发生任何事都不可擅离邺城。所以他要去长安,要不就得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要不就只能偷偷摸摸去。如果使用驿站,就会有被通告曹操的风险。  
 
合适的理由当然没有,如果有的话,比如太子劳军,史书上会一点痕迹都没有吗?太子劳军又不是什么需要隐藏的事情,不过实际上,曹丕劳军的记载真不多,我有印象的只有他和荀彧同行过一次。那还是曹操把他们叫过去的。  
这也很好的证明了,曹丕镇守的时候是绝少离开的,哪怕随军也绝少,除非曹操召唤。  
但建安二十四年这次,曹操召唤曹丕干什么?让他来灌醉曹植吗?大军几乎全部在外,以往镇守后方的荀彧几年前就去世了,前线关羽锐不可当曹操都准备开始讨论迁都了,曹丕不好好在政治经济中心的邺城大本营守着,把他叫到前线干什么?救曹仁吗?  
 
那么曹丕十有八九就是背着曹操擅自来到长安的。  
这样的话他就需要很隐蔽了,因为一旦被人发现然后告知曹操,太子无事而擅离邺城,那曹植就算喝的再多也不怕了,因为曹操的怒火会集中在曹丕身上。喝醉了不能领兵最多算失望,实际上有没有曹植跟曹仁能不能得救关系不大,徐晃才是关键。而邺城有没有曹丕在这关系可大了,弄不好曹丕就得“暴毙”,曹植就能顺理成章的做太子了。  
而且我真的想不通曹丕都到长安了都和曹植喝上酒了为什么曹操竟然会不知道这件事。  
 
试想:曹丕花了六七天时间,累死累活的跑到长安,偷偷的潜入曹植的营帐,把他灌醉,不让他出行,然后再偷偷的离开,花六七天时间累死累活的赶回邺城。来回小半个月,冒着自己“暴毙”的风险,做的事有“史”可载的只有灌醉曹植这一件。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这是怎样一种舍己为人牺牲小我的精神……病啊?  
这从情理从逻辑从当时的情况从曹丕的智商上有一处能说得通吗?  
 
 
第四:总结。  
 
个人观点:  
我认为已经被定为太子的曹丕背着曹操离开不得离开的邺城狂奔疾行花了六七天时间到达长安没早一天没晚一天正好赶上曹植准备出行于是连忙逼他喝酒灌醉曹植接着偷偷离开长安一路狂奔又花了六七天时间回到邺城这种事的可能性跟曹丕其实是吕布亲儿子的可能性差不多。  
 
然而写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另一种情况。  
 
曹丕从随身的四维口袋里掏出了随意门打开进去灌醉曹植打开回来关门。  
没有背着曹操,没有离开邺城,没有小半个月的路程,而且可随时监控曹植何时出发以方便灌醉。  
这……这……这简直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难道这才是传说中历史的真相吗多啦P梦!  




评论

热度(27)